老西关,是广州美食的地理标识,广州美食行业重点扶持项目,重点保护品牌。“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老西关自古就是广州美食小吃的汇集圣地,盛名远播。老西关出品的小吃和手信,被认为是口味保持最为正宗的广州美食。老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实际上,从准确的地域上看,现今的荔湾区大致由三部分组成:西关、荔枝湾、西村。这三处地方在1921年以前属南海县管辖。当年广州市的西城墙所在,便是人民路。
而西关的范围大约是西城墙外,南至珠江边的西河口,北至第一津附近,并有上、下西关之分:出第一津到太平门等地方为上西关;由光复中路以西至黄沙、华贵路一带称为下西关。那时从西关之外到珠江边,即今的多宝路、龙津路、泮塘至中山八路、荔湾路等一带,便是有名的荔枝湾。西村指的是在西关和荔枝湾西北面那一带地区。老西关是中国南方近代“西学东渐”的窗口,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广府文化的内容之一。
西关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具有广州传统特色的建筑比较多,市井风格浓郁,别具一格,可说是最能体现广州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老西关的地理文化涵盖美食、建筑、人文历史等等方面。美食方面,素来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西关自古就是广州美食的荟萃之地;而“西关大屋”就是岭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另外,出现在晚清时期的“西关小姐”,更是当时对知书识礼的女性典范的称呼,以“西关小姐”为题材的小说、音乐、舞台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在当代更是数不胜数。
老西关由来:
早在明末清初,西关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但凡西方越洋而来的客商都需要经此进入内地,因此,也被称为“西来古岸”,即为西关的名称由来。数百年来,西关地区商户林立,极为繁华。即便是今日,西关核心地带上下九仍然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 --西关商廊”。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传教,首先在西关下九路登陆(今“西来初地”),并建“西来庵”(今华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和嵩山少林寺。
走在今日的西关,通过富有岭南特色的西关大屋,我们依稀能感受到数百年前,这个商业口岸的繁华。但是,能够让西关名扬天下的,确是这里的美食。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之说。西关的美食,在这里已经兴旺了数百年,尤其是西关小吃,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标杆,在中国美食界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早在一百年多年前的清末民初,“老西关”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食家广为认可的地域品牌。十九世纪末,老西关地区已经成为别具特色的餐饮风格,尤其是老西关的小吃,在美食界绝对是独树一帜。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老西关”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牌子。历经民国、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老西关”品牌历久弥新,逐渐焕发其特有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各界人士对老西关区域品牌的保护意识增强,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喜士华标连锁运营中心将“老西关”注册为商标,从此“老西关”品牌真正取得了法律的保护,成为能够与国内外各大小吃品牌一较高低的地理标志性品牌。
“老西关”品牌旗下涉猎了牛杂、拉肠、艇仔粥、及第粥、糕点、笼仔饭等传统西关美食,同时,也囊括了双皮奶、鱼蛋粉、糖水等外来,但在西关地区发展起来的小吃产品。可以说,“老西关”已经成为了一种美食界的衡量标准,代表着中国小吃美食的一种岭南风格,在中华小吃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