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零售超市
德仁堂药业

德仁堂药业德仁堂药业

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

特许备案号:1510100400800024

加盟费用:

官方未公示

加盟资质:

成立时间:

备案时间:

2008-12-04

开放加盟:

不开放

门店数量:

未知

德仁堂药业特许经营信息详情
特许备案号 1510100400800024 所属公司 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
备案公告时间 2008-12-04 最近一次更新时间 2008-12-02
备案机关 四川省商务厅 备案住所 http://www.drtjt.com
法人代表 成立日期
公司网站 http://www.drtjt.com
特许人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86530084 86787157 yinjiehui1975@163.com
直营门店分布
门店分布区域 四川省(15)
德仁堂药业特许商标信息
经营资源信息
特许品牌 权利类型 权利性质 权利号 注册类别 权利日期 权利期限
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 商标已申报未获准注册 所有权 第186889号 核定使用商品 第31类 2013-07-04
数据来源:http://txjy.syggs.mofcom.gov.cn/manager/prosecute.do?method=add&id=1031575
工商信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1007253999443
  • 组织机构代码:72539994-4
  • 注册号:510100000068662
  •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 所属行业:批发业
  • 成立日期:
  • 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营业期限:2001-03-01 至 无固定期限
  • 核准日期:2021-11-18
  • 注册资本:3500万元人民币
  • 登记机关: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查看更多信息>>

品牌介绍

德仁堂的前身“达仁堂”,源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旗下的成都同仁堂,则始建于公元1740年(乾隆五年)。旗下拥有德仁堂、成都同仁堂、泰三堂、 久真堂、保生堂、惠安堂、同济堂等多个百年老字号品牌,其中成都同仁堂、 四川德仁堂于1996年即被商务部列入“中华老字号”保护品牌。

集团秉承“同修德仁、济世养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百年古训,按照“主业 突出、多元发展”的经营架构,已经形成了以大健康产业(包括医药商业、中药 生产、传统中医医疗、新中医医疗、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康养幸福小镇 建设运营等)、新文化艺术产业、新教育产业、绿色农业产业、康养旅游产业、 新金融产业六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集团。

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初“四川德仁堂”创立,地处成都市春熙南段的“德仁堂”药店(因政府拆迁,2005年迁至走马街53号),系出身医药世家的北京乐达仁先生于上个世纪初在春熙路择地创建的,因其店招与“成都陈同仁堂”同名,便改称为“达仁堂”,1948年更名为“德仁堂”至今。该店由“同仁堂”“达仁堂”“德仁堂”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秉承北京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创建了“同修德仁,济世养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和品质,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盛誉,深受广大市民信赖,使之从单一经营传统膏丹丸散的店铺发展成为今天集中药、西药、成药、中药材、纯商饮片、医疗器械以及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年销售达3000万元以上的综合大型药店。1996年,“四川德仁堂”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世纪初,“德仁堂”药店前身——“北京达仁堂”药店在春熙路南段开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经百年的努力,德仁堂药店不断增加药品、医疗器械种类和健康服务项目,赢得了国内外广大顾客的交口称赞。“同修德仁、济世养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观念不断得到强化,“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经营准则贯穿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历经百年,德仁堂药店已经从经营传统膏丹丸散的独家店铺发展成为规模宏大、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网络广阔、门类齐全的现代多元化药业连锁企业。

药店转型

“平价”标签撕掉难

按照营销定位学派创始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理论,定位就是牢固在消费者的头脑中树立起产品、品牌、企业的形象,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和记忆资源。当年平价药店就是靠着平价所向披靡,通过自己传播和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平价这一印象和“标签”牢固地根植在了消费者的头脑中。这在平价药店的初期发展壮大阶段无疑是有益的,但现在它却成为转型和重新定位的最大障碍。因为消费者对平价药店主要的品牌印象就是“便宜”。你价格高了,做了改变,消费者在短期内就不会认可,继而不再登门。这是所有平价药店转型都必须越过的一道坎。有鉴于此,改变定位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传播才能改变消费者的印象和购买习惯。

消费者认可难

“既然光卖药不行,那就卖点别的试试。”这是不少平价药店老总的想法。从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来看,给人的印象基本是乱、杂,不成体系,没有特色。

转型后的定位如果没有研究清楚,对周围商圈及其发展趋势没有经过细致的分析调研,转型就可能流于仓促而“不准、不精、不深”。定位是靠产品组合和服务组合来实现的,不是你一宣布消费者就认可,更不是你说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消费者把你看成什么你才是什么。因此要知道解决平价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来的固有印象,非一日之功。

建立供应链难

当年平价药店之所以一路跑马圈地取得成功,供应链上有一个功不可没的供应商——快批企业九州通医药公司,可以说没有九州通就没有平价药店的崛起。如今如果改变定位,还有一个像九州通那样配合你的供应商,能够及时保证供应与你定位一致产品吗?答案是未知的。因为适合药店销售的非药品类商品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还未形成,现有的也不够稳定。

相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