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记”字号始创于1928年。历经几代蔡林记人的创业拼搏,蔡林记由单一的面馆发展为生产多样化特色小吃产品的餐饮品牌企业,成为武汉市及荆楚大地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小吃品牌。蔡林记热干面,爽滑筋道,色泽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蔡林记热干面因此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赏,一直享有“中华名小吃”的美誉,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2011年,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个世纪20年代末,第一家店在汉口满春路开张营业,因门前两颗葱郁的大树,取名“蔡林记”,寓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1955年,蔡林记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店面扩大后生意蒸蒸日上。1966年起,蔡林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国营,公司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每天烹制热干面可达1.2万人份。1995年,蔡林记办理了品牌制品和服务类商标注册,热干面品种扩大为8个品种,增加小吃品种达4大类40余种。
2008年后,蔡林记引入创新机制,依托自身品牌优势,传承中有创新,扩大产业链,改变经营模式,位居行业前列。目前蔡林记在全国已发展门店100多家,门店遍布湖北省,并且覆盖了武汉的各大窗口。如机场、交通中心、高铁站、火车站和具有武汉特色的核心商业街及大型综合商业体。同时蔡林记在河南、山西、江西、山东等多省发展门店十余家,顾客慕名而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赞誉。 蔡林记早在2013年就已经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吃饭付钱可以“刷”手机,上团购网站可以享受更多实惠,不想出门的时候还可以用外卖App订餐,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结合,产品、用户和交易都互联网化。
蔡林记与苏宁、盒马鲜生等进行战略合作,入驻苏宁小店与盒马鲜生,开创湖北本土老字号与零售业态合作的新模式;同时与阿里巴巴口碑平台合作,开起了无人智慧餐厅,全程自助线上点餐,大大节省了顾客等待时间,顾客还可以提前预约,实现“人在路上,菜在锅里,来了就吃”,这也意味着,武汉正式进入提前在线预约就餐的新过早时代。蔡林记凭借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坚持“传承百年老字号,创造精品蔡林记”的经营宗旨,承担起百年老字号新的使命,发展现代与传统融洽结合的战略模式,打造一个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美食王国,抒写着更为华丽的篇章!
品牌发展:
1955年夫妇俩将“蔡林记”迁至更加繁华的中山大道726—728号,240多个平方米的店堂生意红火,每天卖出的400—500公斤热干面。1974年店堂再次迁移至佳丽广场正门下,营业面积扩至560平方米。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计划经济年代,“蔡林记”步入发展高峰期,1天卖出1200公斤左右热干面已不是“稀奇事”。1993年11月,因老城区改建开始,“蔡林记”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拆迁,等候还建。
1996年6月,“蔡林记”与厚生理餐馆合并,改造后的厚生理餐馆在中山大道上挂出了“蔡林记”的牌子。仅2.8米宽的门面如犹抱琵琶半遮面。重张后的“蔡林记”营业面积(1—4层)达490平方米,最高峰日销售热干面达450公斤。
2001年,又因万达广场项目拆迁。经过两度拆迁,蔡林记元气大伤,从此淡出江湖。
2009年2月,蔡林记进驻户部巷,店面有上百平方米,店堂宽敞洁净。店家介绍,自开业以来,几乎每天都能卖出3000-4000碗面,许多顾客从青山、汉阳赶来,只为品尝一下原汁原味的蔡林记热干面。就在这一年,蔡林记被评为户部巷优秀经营户。有了在户部巷的市场试探,它随后挤入武广、光谷等商圈,每家店日卖热干面3000碗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蔡林记一改过去80年单纯靠卖热干面过日子的传统,已扩大产业链,涉足产品工业化生产。如生产的筒子热干面、芝麻酱等,已打入中百仓储、中商平价等大卖场,销售行情逐日上涨。
2010年2月19日,蔡林记热干面又重返江汉路,坐落在江汉路统一街路口,距武汉工艺大楼200米处距10年前蔡林记的老店不到50米。
品牌配方:
2010年10月13日,“蔡林记”热干面创始人蔡明伟的长子蔡汉文公开传统蔡氏热干面的配方,并公开向社会征集传承人,无偿传授蔡氏热干面的制作技法。蔡汉文先生毫无保留地传授着热干面的秘方,面不能含碱太重,可以加点盐,加点蛋清面更筋道。锅要大,水要宽,还要烧得很开。放作料的顺序有讲究,先放醋、酱油,最后才是芝麻酱、小麻油,这样更入味。活动现场,蔡汉文及弟子手把手地教居民,共下了70碗地地道道的“蔡林记”热干面。
制作工艺简介:
一、和面:面粉中要加入食盐和碱,比例为250∶2∶1,碱使用前先化水存放一天,面条直径控制在1.5~1.6毫米之间。
二、掸面:掸面要用大锅、大火,每次下面2公斤,煮沸后加生水,用长筷子上下翻动,防止面条成团。上盖再煮沸,待面条出现透明质感,即八成熟后起锅。快速淋生水一次沥干,摊在案板上淋上熟油拌开。一般25公斤面淋1.5~2公斤油。
三、烫面:水沸后,用笊篱盛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数次,待熟透滚热后迅速盛入碗中。
四、配料:上好酱油10克、香醋4克、胡椒0.5克、味精0.5克、芝麻酱15~18克,小麻油5克、酱红白萝卜丁各4克、香葱5克,另外,酱油中要按50∶1的比例溶入绵白糖。
五、芝麻酱制作:白芝麻或黄芝麻中火炒熟,炒至有香味,口感脆爽时起锅,再用搅拌机打碎,石磨研磨成芝麻酱。最后在芝麻酱中加入四成小麻油。